在当下的经济格局中,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对地区经济起着关键支撑作用。嘉兴,作为制造业重镇,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,品牌升级成为其制造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本文将深入剖析嘉兴制造业品牌升级的现状、面临的挑战,并探寻切实可行的破局之策。
嘉兴制造业的现状与成就
嘉兴的制造业基础深厚,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。传统产业如纺织、木业、箱包等,撑起了嘉兴工业经济的 “半壁江山”。以濮院为例,这个不产一根羊毛的地方,却成为全球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,年销量超 7 亿件,占据全国 70% 的市场份额。嘉善虽无森林资源,却发展为远近闻名的 “木业之乡”,吸引了索菲亚、梦天家居等龙头企业入驻。
近年来,嘉兴制造业在创新驱动下不断突破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持续提升,2024 年 1 - 10 月,这一比重达 44.6%,位列全省第二。在光伏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物联等新兴产业领域,嘉兴发展势头强劲。同时,传统产业通过 “两化” 改造(数字化、绿色化)、集群化建设、技术创新和工业上楼等举措,焕发出新的活力。2024 年,全市十七大重点传统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3.9%,增速列全省第一。
在企业培育方面,嘉兴成果显著。2024 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达 5784 家,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 84.8%。桐昆控股集团等 6 家企业入围 “2024 中国企业 500 强”,8 家工业企业入围浙江省民营企业 100 强。此外,嘉兴还构建了 “创新型中小企业 —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— 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— 单项冠军 — 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” 的梯度培育体系,为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企业梯队支撑。
品牌升级面临的挑战
尽管嘉兴制造业取得了诸多成就,但在品牌升级之路上仍面临着不少挑战。知名品牌少、影响力小,一直是嘉兴传统产业的痛点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缺乏强势品牌意味着企业在市场定价权、产品附加值提升以及市场份额拓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。
从创新能力来看,虽然嘉兴制造业在研发投入上有所增加,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也位居全省前列,但与一些先进制造业城市相比,在核心技术研发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。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存在跟风现象,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,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品牌的高端化发展。
在数字化转型方面,虽然嘉兴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,实施了大量相关项目,但仍有部分中小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成本高、人才短缺、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。数字化转型的滞后,使得企业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,在品牌传播和用户体验优化上也落后于竞争对手。
破局之策与创新路径
加强品牌建设与培育
嘉兴应进一步推进质量品牌提升工作,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、国家标准制订,开展 “品字标” 等高端品质认证。政府可设立专项奖励基金,对在品牌建设上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,激励企业从 “制造” 向 “创造”“品牌” 转变。例如,雅莹集团、景兴纸业、新凤鸣集团入选工信部 2024 年 “数字三品” 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,为嘉兴企业品牌建设树立了榜样。其他企业可借鉴其成功经验,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产品品质、品牌形象和服务水平。
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
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建设全球研发中心、研发总部和区域研发中心。嘉兴已规划布局全球研发中心 6 家,其中部分已建成运营。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研发平台,加强与高校、科研机构的合作,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。如佳利电子依托公司研究院,开发出多款陶瓷材料并实现大规模应用,产品综合指标达到行业头部水平。通过科技创新,企业能够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,为品牌升级提供有力支撑。
加速数字化转型
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力度,通过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、提供技术培训、给予财政补贴等方式,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。同时,企业自身要积极引进数字化人才,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。以敏实集团敏华汽车零部件未来工厂为例,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,实现了生产线自动化率提升、用工人数减少、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品不良率降低。嘉兴制造业企业应加快智能化、数字化改造步伐,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生产流程、提升产品质量、改善用户体验,进而提升品牌竞争力。
嘉兴制造业品牌升级之路虽充满挑战,但也蕴含着诸多机遇。通过加强品牌建设、深化科技创新、加速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举措,嘉兴制造业有望在品牌升级的道路上实现突破,从 “制造大市” 迈向 “智造创新强市”,打造更多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。